清明節結束后,幾乎每家新能源車企3月和Q1交付數據都已出爐,從結果來看,還是有兩家讓我們感到驚喜:
小鵬:15414輛,再度登頂;
哪吒:12026輛,最大驚喜;
理想:11034輛,發揮穩定;
零跑:10059輛,首次破萬;
蔚來:9985輛,潛力最大;
當然,例如特斯拉、比亞迪、廣汽埃安、極氪、嵐圖的數據也有更新,但特斯拉方面僅公布了Q1全球交付和生產數據,而國內3月效率仍未公布。
整體來看,特斯拉和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市占比擁有絕對優勢,并且手中都積壓著大量訂單仍未交付,廣汽埃安發揮也算不錯,短期內第三的位置不會受到沖擊;在疫情和漲價浪潮下,哪吒和零跑能夠交出單月破萬的成績實屬不易,但隨著4月1日起各家產品正式漲價,能否延續3月的強勢表現仍然值得關注;如果說蔚來、極氪受制于產能等因素,整體表現未達預期,那么嵐圖更多則是漲價后,吸引力有所下滑。
那么,從Q1整體交付數據和終端市場的反饋來看,在Q2必將出現更多新車的背景下,誰的銷量走勢會迎來逆轉、誰又可能掉隊,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就進行簡要分析。
各有所長,各自安好
從各家新勢力主力車型售價和訂單數據中不難看出,幾乎每個品牌的產品目前在定位和價格上都與對手沒有直接重疊,除了Model Y與蔚來ES6/EC6。
換句話說,各家能夠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銷量上的明顯增長,除了今年新能源市場整體增長的大趨勢因素外,更在于各家產品目前在同級別、同價位市場的可替代性仍舊不高——小鵬以智能化打中高端市場、理想精準定義”有娃家庭用車“、蔚來用高端形象和服務搶占主流豪華市場、哪吒親民路線占領入門市場、零跑越級性價比打動務實用戶。
另外,嵐圖FREE雖然在氛圍營造和用料部分頗具亮點,只可惜同價位的大部分份額已被理想ONE占據,且造車思維偏向傳統車企,再加上摩卡DHT-PHEV等同樣大五座新能源車型的出現,嵐圖FREE很難在30萬以上市場突出重圍。
極氪001則可以看作一個特殊的例子,雖然在設計與駕控部分擁有明確賣點,在同價位市場也沒有可替代的產品,但首批訂單交付后也暴露出產品完成度不夠理想的情況,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口碑走勢。即便目前極氪001終端的訂單上漲的趨勢仍舊可觀,但長達3個月左右的交付周期和目前月均不到2000輛的交付量也側面映射出極氪品牌要達到吉利預期還有一段距離。
銷量背后的變量與前瞻
電動車漲價應該是今年Q1新能源市場最熱門的話題(主要是新能源補貼退坡和電池原材料漲價),從我們在終端市場的了解來看,多家車企都在4月1日正式調價之前收獲了一批新增訂單。而正式迎來車型漲價后,理想、小鵬、零跑受到的影響大概率會在5、6月份得以顯現。
相比之下,蔚來官方目前沒有宣布任何漲價,但在近期也已經透露出會審時度勢調整價格策略,但由于電池租賃模式的存在,只要售價不超過30萬元,依舊可以享受一定程度國家補貼,對于消費者來說吸引力仍舊不小。
實際上,雖然蔚來3月銷量仍舊未能破萬,但我們依舊非??春梦祦碓赒3之后迎來強勢期——從訂單情況來看,ET7已經超過預期,而真正具備上萬銷量潛力的ET5雖然要等到年中才會公布正式售價并可以鎖單,但現在訂車蔚來已經給出了超過8000元的免費贈送配置禮包,等到9月份正式開啟交付后,蔚來勢必將迎來強勢反彈,一旦產能能夠跟上,最有機會反超小鵬可能性的應該還是蔚來。
何況近兩年蔚來換電站的數量已經從100家激增至700家左右,且售后服務上更具看點(每月4次免費換電服務的吸引力不可小覷),一旦ET5、ET7、ES7等車型能夠按計劃交付,蔚來將真正轉守為攻。
反觀理想這邊。雖然本月理想剛剛推遲了理想L9的發布日期,且L9的售價可能要超過45萬元,但終端市場理想ONE的增長勢頭已經逐漸放緩(提車周期縮短了3周),真正等到L9下半年開啟大量交付時,預計理想ONE的大量訂單會被L9逐步”稀釋“。顯然,就已經到來的Q2季度而言,理想僅憑2021款理想ONE已經很難再有太多增量,對比蔚來和小鵬,基本處于防守階段。
而小鵬接下來的重點則是要到Q3才會陸續開啟交付的G9和改款P7,不過就目前P7月均穩定8000臺左右的輸出和較高的訂單活躍度來看,Q2大概率依舊會是小鵬領跑新勢力品牌銷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從目前公布的配置信息來預測,G9將會是一臺定價在30-40萬元區間的大五座車型,未來很有可能與蔚來、特斯拉產生直接競爭,今年交付后或許能為小鵬帶來3-4萬的增長空間。
至于哪吒和零跑兩家,后者C11車型受到漲價(2-3萬元)的影響可能會更大,畢竟原本零跑C11就主打越級的性價比賣點,如今入門價格來到近18萬元,次頂配和頂配車型也跨入20萬以上區隔。而哪吒則積極擴展海外業務,在3月已經成立了哪吒汽車泰國子公司,接下來也有望進軍歐洲市場,同時哪吒V雖然也漲價了8000-10000元,但整體價格依舊相對親民。
當然,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的變數依舊是零部件供應和疫情問題,尤其是目前行業對于汽車芯片的短缺預計還會持續至年末,對憋著新車大招的幾家車企都是不利因素。另外,上海疫情依舊嚴峻,各家新勢力大概率會損失掉上海及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的交付量,好在多數新勢力品牌都沒有因為疫情出現停工的情況,疫情地區訂單也有望轉移到其它地區。
最后總結:
由于疫情和全新車型交付時間節點等因素,我們預計Q2新勢力的整體格局不會產生太大變動,再加上北京車展有可能推遲等因素,原本4月就將大面積爆發的新車活動或許會全面推遲,而真正的好戲要等到Q3才會拉開序幕。
對于整個Q2來說,拋開已經提上日程的新車計劃,如何解決供應鏈問題或許才是影響各家新勢力品牌2022年沖擊10/20萬輛銷量目標的關鍵所在。而隨著新勢力三強今年都有新車上市,全新產品的定位與售價上的重疊已經不可避免,如何讓產品線之間不內耗、用更優秀的產品進行良性競爭將是我們接下來關注的重點。